第356章
以及他们那足以杀死一个人的骇人目光。
下一刻,就看秦汉看着奏折,许久都未曾发言。
足足过了好半晌的时间,才看秦汉将折子放下,继而对着朝堂上的这些人开口说道:“你们怎么看?”
立马就有人站出来反对:“张广海奏折之中提出来的科举制,究竟是什么制度,从来都没有这等制度的出现,它如何能比肩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?”
“这两种制度可是经过了先人的无数次论证,也经过我大周两个制度并行,在昔日先帝时期就曾经感受到过其莫大的好处,若非是两种制度确保了人才源源不断的产生,我大周焉能在诸国之乱中迅速稳定住朝局,并且还能积极地进取中原?”
“没有这个制度,我大周焉能有今日之辉煌!”
说时迟那时快,就看朝堂之中反对的声音是越来越多,可是接受这制度之人却是少得可怜。
秦汉坐在龙椅旁边,监国太子的小号龙椅上,不禁微微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李纯。
这个时候,也是李纯该出场的时候。
“臣,武英殿大学士李纯,附议!我朝应当改制,科举制的好处是,打破了门阀之间的壁垒,让天下之人都可以读书,都可以通过读书来为国家效力,如此制度之格局,当比一家一言,世家门阀所出来的读书人数量要高的多。”
“唯有如此,我大周才能招揽这四海之内的所有贤才,若是这些人才只是出身于世家大族,那么世家大族将会永远的不让百姓出头。”
说着,李纯似乎是越说越激愤。
“这些平民百姓将永远都会是平民百姓,我大周也就只剩下了世家的贵族,如同铁打的营盘一样,他们从出生就含着金汤匙,自是他人有所不同,只要稍加努力,就可以成为一代高官,普通百姓是卖豆腐的,即便下一代改行卖了炭火,那也依旧是卖炭火的,此等天下跟他们又有什么关联?”
李纯如同连珠炮一样,将自己的见解全都给说了出来。
其实他说的没错,秦汉遍看朝堂之上的所有人,这些人哪怕是站在朝臣队伍最末端,穿着绿袍之人,那最低也是六品官,乃是三省六部之中一个司的员外郎。
先前王隽,就是刑部主司。
而王隽也是察举制衍生的产物,先是被乡里举荐上来,然后被郡县层层举荐,最终到了老皇帝的面前。
察举制所举荐上来的官员,最次者,也可以获得七品县令的官职。
而县令,则是一个县之内的最大权力集中者,其手中不但掌握着经济、行政、民生和军队的管辖招募权,甚至有的县很大,兼并着其他一个中等规模的小县,一个县令可以管辖的方圆范围,有的竟然高达方圆几百里,权力不可谓不大!
可若是科举制,就断然不会出现这等情况。
而县令与知县的关系,名义上都是七品官,可是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。
县令,是管辖着一县所有事物的最大官员,是朝廷委派到县里的一县之军政民政行政以及刑律的主官,可知县却是朝廷暂时委派到县里的权且知县令事的临时官员,有任期,因此称为知县!